厦门房地产市场现状: 房价分化显著(岛内均价8万/㎡ vs 岛外均价较低)。 政策推动市场回暖(首付比例降至15%,房贷利率3.7%)。 政策必要性: 抑制投机需求(二手房成交量下降35%)。 防范金融风险(房企杠杆率过高)。 缓解岛内外发展不平衡(70%土地供应集中于岛外)。
1.2 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:填补“组合拳”政策系统性评估的研究空白。 实践意义: 为政府优化调控政策提供依据(如限购松绑、信贷支持)。 促进市场健康发展(房价涨幅从10%降至2.8%)
“组合拳”政策(限购、限贷、限售等)如何影响厦门房价、成交量及市场预期?
政策梳理:限购、限贷、土地供应等政策内涵与实施路径。 理论分析:供需理论、价格传导机制、社会影响。 实证评估:DID模型量化政策净效应,异质性分析(岛内vs岛外、新房vs二手房)。
变量:房价对数(ln房价)、政策虚拟变量(did)、控制变量(GDP、城镇化水平等)。 样本:厦门市(处理组)vs 福州/泉州(对照组),2016-2023年面板数据。
3.1 研究方法 双重差分法(DID): 模型方程: ln 房价 i t = α + β 1 ∙ d i d i t + γ ∙ C o n t r o l i t + μ i + ε i t ln 房价it =α+β 1 ∙did it +γ∙Control it +μ i +ε it 平行趋势检验:政策前实验组与对照组趋势一致(通过检验)。
政策效应识别:对比政策前后厦门与对照组城市差异。 稳健性检验:聚类标准误、替换对照组。 异质性分析:分区域、分住房类型讨论政策效果差异。
展示基准回归结果,包括政策变量、GDP、城镇化水平等控制变量的系数及其显著性水平。解释模型的稳健性,包括平行趋势检验和替代变量分析。
整体效果: 政策显著抑制房价增速(从年均8%降至2.5%)。 投机需求减少(岛外非户籍购房占比从25%降至10%)。 异质性效应: 区域差异:岛内房价抗跌性强,岛外降幅5-8%。 住房类型:新房受限价影响波动小,二手房流动性下降40%。
基准回归:政策变量(did)系数0.678,显著为正(1%水平)。 稳健性检验:更换对照组后结论不变(R²=0.957)。 动态效应:2020年后政策效果增强(与货币政策叠加有关)。
厦门vs福州: 厦门房价增速放缓更明显(2.5% vs 4.8%)。 厦门购房者信心指数降幅更大(90→70 vs 80+)。
政策有效稳定市场(抑制投机、优化供需)。 但效果存在区域与住房类型差异,需精准调控
优化供应结构:增加岛外保障性住房比例(提升至20%)。 金融支持:降低公积金利率至3.0%,扩大“白名单”贷款范围。 差异化调控:岛内严格限购,岛外放宽落户与信贷
拓展至长期效应评估(如5-10年)。 引入更多城市案例,增强普适性。